歐洲視知覺會議第二十八屆年會

參與會議報告

 

廖心怡

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

 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 參加會議經過

歐洲視知覺會議每年在歐洲不同地區舉行,今年選定在西班牙北部的海港城市科魯尼亞(A Coruña),自822826日,為期五天。科魯尼亞是個美麗的小城,會場濱臨海港,景色優美,畢卡索幼年時曾在此城渡過一段童年時光。

 

不同於往年的會議,今年的會議增加許多與藝術有關的議題,為從事視知覺研究的人們開拓了新的視野。除了在會議議程中,與藝術相關的議題增加外,大會更在會議開始的前兩天(820日至821日),精心安排了「藝術與視覺系統」的會前會,並提供同步的西班牙文與英文翻譯,期望促進當地對藝術與視覺研究的發展。會前會的演講十分精采,筆者將於下文詳述演講內容與心得。

 

此外,今年的會議也首次舉辦了視錯覺競賽晚會(Best Visual Illusion of the Year Contest),事先由評審從74項投稿作品中,選出10項視錯覺,於會議的第二天晚上展示,並由全體與會人員票選出前三名。主辦單位也將這些視錯覺刊登於雜誌,由當地民眾票選,票選結果也同樣於晚會時發表。這場視錯覺競賽晚會辦得相當活潑生動,筆者不僅欣賞到許多有趣的視錯覺,也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與熱情。

 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 與會心得

發表論文所得回饋

這次參與會議發表的論文,是筆者一直以來的研究興趣「注意力攫取」的延續作品。今年是筆者第四年參與歐洲視知覺會議,過去的與會經歷讓筆者在此會議結交了許多朋友,特別是研究相關主題的朋友們,雖然與這些朋友幾乎一年才見一次面,但是均記得彼此曾經於會議發表的論文內容,交流和討論也更顯深入。

 

對於這次與會發表的論文,筆者得到許多正面的回饋。一方面實驗的設計更趨完善,另一方面也因為收集較充份的資料,幫助筆者更深入瞭解此議題,在議題的討論與回應方面,也更能提出具體的想法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這次發表的論文,是與大學生巫佳謙共同合作的作品,雖然與會所費不佳謙仍然全程參與會議,在會議期間,佳謙亦主動地與學者們交流,令人讚賞。就筆者而言,與佳謙的討論亦使筆者獲益良多,除了幫助筆者學習如何深入淺出地討論議題,也讓筆者學習由不同角度看待自己接觸已久的議題。合作所帶來的雙邊助益,可見一斑。

 

「藝術與視覺系統」會前會的內容分享

在會前會的六場演講中,有兩場談及不同畫派與視覺系統的關連性。第一場由Baingio Pinna發表,提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中,有許多繪畫技巧採用沿邊界描繪顏色,使得整個由邊界包圍的區域都有該顏色的質感,這樣的知覺現象與講者提出來的水彩錯覺(watercolor illusion)相符合。第二場由Denis Pelli發表,探討畢卡索的立體畫派與視覺聚集(visual crowding)的關係,講者認為,若將畢卡索的立體派畫作置於視野周邊區域,我們會覺得畫作中人臉的歪斜較不嚴重,此與周邊視覺的特性有關,來自德國的學者Hans Strasburger的評論也補充,周邊視覺對於「形狀」的訊息敏感,但對於「位置」的訊息較不敏感,亦為上述現象的解釋原因之

 

除此之外,來自Harvard University的學者Margaret Livingstone,分析了許多梵谷和林布蘭的自畫像後,發現他們的雙眼凝視方向並沒有對齊,因而提出「許多名畫家可能是斜視患者」的假說,在此假說之下,這些名畫家由於身為斜視患者,比起正常人不易有立體視覺,因此更容易將外界3D的影像繪於2D的畫布上。乍聽此論點的我感到不可思議,然而在會後與葉素玲老師的討論中得知,對於斜視患者的診斷,不能僅依靠外顯的雙眼凝視方向,尚需儀器的測量和評估。針對於演講內容進行討論,讓我從中學習更多。

 

研討會與演講內容分享

Callaway發表的論文:Parallel geniculocortical pathways and local circuits in primary visual pathway,找到由主要視覺區(V1)直接輸入至運動視覺區(MT)的生理證據。根據GoodaleMilner的理論架構:知覺和動作分別由大腦腹側和背側的路徑負責處理,本篇論文所發現的生理證據,可視為上述理論架構的佐證,負責傳遞處理動作的訊息。

 

Carrasco的演講:Linking neural circuits to perception: The case of visual attention十分精彩,整理了近年來Carrasco對於「視覺注意力」議題的觀點,也試圖提出整合的內在機制加以解釋。首先,講者認為注意力(attention)與適應(adaptation)可視為作用在不同方向的相同機制,前者為增進,後者為抑制。此外,注意力除了可以增進客觀的作業反應表現,例如縮短反應時間,也可以改變對於刺激的主觀評斷,例如對於注意的刺激,主觀感受會評斷該刺激的亮度對比較大,線段長度較短;講者認為上述現象可以由細胞接受域(receptive field)的改變加以解釋,因為注意力作用使細胞接受域變得較小,排列較密集,進而使線段長度的評斷較精確。事實上,注意力對於主觀感受的調節量非常小,不容易觀察,但是Carrasco使用心理物理曲線的測量方式,精密地顯示微量而可信的差異,令人欽佩。

 

對於注意力在不同視覺區域的影響,Carrasco使用功能腦磁波造影技術(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 fMRI)顯示,注意力的作用從低階視覺區(例如V1)至高階視覺區(例如V3)影響遞增,並且認為在主要視覺區已可觀察到注意力作用的效果。

 

FineYurgensonMoore發表的論文:Number of distractors and distractor spacing differentially affect attention and saccade tasks,顯示選擇性注意力(例如以特定顏色為選擇基礎)不會受到視覺聚集(visual crowding)的影響。講者使用刺激如下圖:

受試者被要求動眼至紅色方框(動眼作業,saccade task),或是判斷紅色方框的缺口朝哪方向(注意力作業,attention task)。比較上述兩種不同的作業,能夠區分認知的注意力作用(attention in recognition)與負責動眼程序的注意力作用(attention in programming saccade)。

 

MogiSekineTamori發表的論文:Slow and fast processes in visual “one-shot” learning,使用頓悟圖片(Aha picture),例如下圖“喝水的大麥”,顯示從「無知覺」進入「知覺」的歷程。筆者認為,這類型的圖片提供了研究「意識」議題的材料刺激,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產生主觀經驗的歷程。

 

Valle-InclanGallego發表的論文:Bilateral frontal leucotomy does not alter perceptual alternation during binocular rivalry發現額葉frontal lobe)受傷的病人亦能產生雙眼競爭現象(binocular rivalry),反駁此現象由右腦的頂額葉迴路(right frontoparietal network)負責的想法。

 

同樣也是與腦傷病人有關的研究:Stoerig發表的Learning blindsight。過去研究顯示,主要視覺區受傷的病人,會產生盲視的現象(blindsight),即主觀上無法覺察任何視覺刺激,但是猜測刺激呈現位置時卻大於機率值,顯示刺激確實有進一步被大腦處理,只是主觀報告出了問題,因此主要視覺區被認為負責處理視覺的主觀意識。Stoerig收集了許多盲視病人的資料,發現這些病人的主觀報告可以經由練習而增進,因此講者認為主要視覺區並非主觀意識的必要條件,只能說當其存在時,可以幫助意識的產生。

 

Desimone發表的演講:Top-down attentional control of synchronised neural activity in visual cortex亦十分精彩,內容充實。Desimone的實驗室早在數年前,即能夠以微小電極,同時記錄大腦中不同區域的神經變化,並顯示不同腦神經間的同步振盪(synchronization),可視為注意力作用的表徵。今年在會議上,Desimone進一步顯示腦皮質表層主要負責對於目標物的反應,深層則負責對於干擾物的抑制,技術的精進可見一斑。此外,腦神經間的同步振盪能夠在視覺搜尋作業的平行搜尋表現時觀察到,卻無法在序列搜尋表現時觀察到,顯示同步振盪表徵了對於不同視覺刺激的平行處理。

 

GoldbergGeeIpataBisley發表的演講:The Physiology and psychophysics of visual search in monkeys free to move their eyes,以許多電生理的證據,顯示位於頂葉(parietal lobe)的lateral intraparietal areaLIP)的功能與重要性。Goldberg等人認為LIP負責動眼程序的啟動,與意圖(intention)的表徵有關,亦負責於外界環境選擇適當物體的機制。此外,LIP也負責抑制無關但具顯著性的干擾刺激。LIP能夠結合控制導向與刺激導向的訊息來源,表徵顯著性圖譜(salience map),並且與動眼系統oculomotor system)和視覺系統(visual system)互相溝通合作。

 

目前的研究大量集中在大腦皮質功能的探索,對於大腦皮質前各部位的功能,過去多半認為只負責訊息的傳遞,不進行深入的處理,然而由Kastner發表的論文:Beyond a relay nucleus: New views on the human LGN,提供了不同的看法。Kastner在大腦皮質前的部位,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),觀察到注意力調節作用的影響,顯示訊息進入LGN時,已能進行深入的處理。

 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 建議

出國參與國際會議,是研究生養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,除了能夠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,更重要的是開拓眼界,與各地的學者對話、交流與討論,許多想法,做學問的態度,也往往在交流的過程中油然而生。此外,在國際會議中結交的研究生朋友,除了在彼此的求學過程中互相鼓舞,也奠基了人脈的基礎,相信對於將來的發展有所助益。

 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 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

Perception. Volume 34, supplement. (2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Visual Perception, A Coruña, 22-26, August, 2005). ABSTRACTS.

 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 活動剪影

會場

 

視錯覺競賽晚會

 

壁報展會場

 

錯覺展示會場

 

西班牙美食